张高飞
张高飞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精密仪器系副系主任,教育部智能微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卫星技术与应用创新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目前还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空间仪器分会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传感技术分会理事、载人航天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太空态势感知与运控技术专家组专家,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微小卫星技术、空间微系统技术。近年来,开展了基于MEMS的微推进器、MEMS激光扫描探测系统、微型化太阳敏感器等的新型空间微系统器/组件的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了工程化样机,推进了微系统器/组件的空间应用。参与NS-1、SY-1、TS-3等多颗卫星的研制,作为NS-2卫星副总设计师,直接负责了清华大学MEMS试验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在轨试验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防/国家863项目2项;作为第二负责人承担预研项目3项、863项目1项;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与国防973、国防863、重大专项、国防预研等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篇。空间微系统与微纳卫星技术、先进空间光学姿态敏感器技术等相关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邢飞
邢飞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获得了清华大学学术新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首届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光学传感器,在星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领域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8篇。近年来研制的太阳敏感器技术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第二完成人),研制的星敏感器技术等先进空间光学敏感器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在2013年出版的《空间微系统与微纳卫星》一书完成了第五章《先进空间光学姿态敏感器技术》的编写,并于2015年以第一完成人完成《APS CMOS星敏感器系统原理及实现方法》学术专著。
尹首一
尹首一
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包括可重构计算,特定领域的可重构架构设计、低功耗电路设计和高层次综合。近5年发表SCI索引论文79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集成电路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期刊(IEEE Trans.系列)和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4项,领衔设计了世界知名的Thinker系列人工智能芯片。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中国专利金奖(2015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等重大奖项。尹首一博士现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自动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和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VLSI和EDA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组织者和计划委员会委员,包括A-SSCC,DAC,ICCAD和ASPDAC。
刘雷波
刘雷波
清华微电子所长聘教授(Tenured Prof.),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清华大学硬件安全和密码芯片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移动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可重构计算及其芯片、硬件安全和密码芯片等关键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总负责人)、863计划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总负责人)、“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总负责人)、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20余个项目。发表SCI索引论文100余篇(IEEE Transactions论文50余篇)、EI索引论文60余篇(ISCA/DAC等顶级会议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著作5部、译作4部。历任亚洲固态电路会议IEEE A-SSCC的组委会主席、TPC副主席、TPC委员等;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顶级会议DAC的TPC委员;IEEE CAS VSPC的TC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密码芯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所突破的关键技术在信息安全芯片、可编程器件、可穿戴计算芯片和CPU芯片加速器等领域取得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吴华强
吴华强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长聘副教授,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微纳加工平台主任,北京市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士学位(双学位),并获得“清华大学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200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并于2004年获得首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该年度全球共奖励97人)”。2005-2008年在美国AMD和Spansion公司非易失性存储器研发中心任高级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从事先进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架构、器件和工艺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并顺利完成了Spansion公司45nm/32nm闪存芯片的架构、器件和工艺研发。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领域为新型半导体存储器的设计及优化以及类脑计算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Electronics,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和IEDM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1项,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5项。目前当任Nature旗下Scientific Reports的编辑以及IEEE VLSI-TSA,IEEE ISQED,CSTIC等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2012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015年入选清华大学基础研究青年人才计划,2015年获得清华大学校级先进个人称号。